• <xmp id="c4wiy"><blockquote id="c4wiy"></blockquote>
  • <blockquote id="c4wiy"></blockquote>
    <blockquote id="c4wiy"></blockquote>
  • AI+城市

    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技术下“永生”

    发布时间:2021-09-18 16:39:53  来源:新华网  发布人: 阅读量:
    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技术下“永生”

      一边是从北魏就开凿的石窟,一边是计算机集群。古老与现代,就这样结合在一起。高精度的数字化采集,已经可以还原出洞窟现在的样子。高新技术,或许可以为古老文物施展一场关于时间的魔法。

      “从某个角度来说,世界上的文物都会消失。文物工作者会尽量延缓这一进程,延长文物的寿命?!痹聘匝芯吭菏只棵鸥涸鹑四ㄔ凇?9公益日”前夕接受采访时说。

      数字化,成为文物的一种永生方式。不只体现在线上展览、远程旅游、虚拟现实,还有数字化复原和重建等。

      简单理解,数字化?;?,是用数字技术把文物所有的信息记录下来,对数据进行解构、分析和重组,然后对其开展深层次利用。

      好几个文物数字化?;は钅吭诮衲甑摹?9公益日”中亮相。腾讯游戏设置官方主题活动,让玩家进行知识问答,引入社会力量为文物的数字化生存作一份贡献。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坦言,他们希望文物?;つ鼙桓嗟拿裰诠匦?,能“出圈”。

      数据采集,为文物?;ぬ峁└嗫赡?/p>

      提到文物数字化,游客更加熟悉的是“云游”。在网站、小程序上就能游览景区,足不出户就能欣赏景点;甚至可以远程对文物进行360度“把玩”。

      但它还有更大的作用。

      云冈石窟和腾讯合作的公益项目是数字化修复云冈石窟的第16窟。

      第16窟有很多造像流失海外。英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,都收藏有来自云冈石窟的弥勒造像。

      如果能把这些海外数据利用起来,石窟就能成为更完整的石窟。

      其实,在此之前,龙门石窟和敦煌也都有类似的尝试,将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回归。

      “我们16窟也想找到这些数据。以后,用增强现实,游客就能看到石窟的空白处原本有什么?!蹦ㄋ?。

      云冈从2003年开始数字化的尝试,到现在基本完成了石窟总量1/3的数据采集。现在,已经有了3D打印出的云冈第3窟、第18窟和第12窟。第3窟的复制文物,为世界上首例达到还原级别水平的大型复制文物;3D打印的第12窟则是可拆卸的,能够进行巡展。

      张焯说,这些年对云冈的数字化尝试,为文物考古提供了很多便利。比如,在考古研究方面,数字化可以帮助整理出更成体系化的数据。鼠标一点,就能知道洞窟的佛像数量、看到建筑的框架性结构。而在?;し矫?,利用这些数据资料,就能标出每个洞窟的病害,可以针对性地研究修复和解决问题的办法。而且,万一出现极端情况,这些数据还能帮助复原文物。

      敦煌则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文物数字化技术研发。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,他们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洞窟采集和塑像采集的技术。这些年,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敦煌已经完成了250多个洞窟壁画图像摄影的采集。

      采集只是第一步。采集完成后,还需要做大量工作,对整窟的壁画进行拼接和处理。

      “经过这些年的努力,我们已经基本把最精美的、价值最高的洞窟数据都采集完成了。现在有一部分洞窟还在进行图像的处理。如果在经费充裕的情况下,再有5年时间就能够把莫高窟所有的洞窟全部采集完成?!彼詹裢嘎?。

      理想很丰满,但阻碍条件仍不少

      虽然有成绩,但让人头疼的地方还有很多。

      人才、技术、资金、设备,都是数字化的难点。

      宁波以云冈第6窟为例,向科技日报记者详细分析了这个洞窟的数字化难度。

      第6窟为中心柱窟,整个洞窟高15米左右,中心塔柱有两层。去到云冈第6窟,你在被震撼的同时,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对其进行数字化的难度。

      “它整个洞窟是满雕,全是高浮雕造像。它和第5窟是双窟,窟外有清代修建的木质阁楼?!蹦ㄋ?。一个造像就是一个人,洞里面有好几千人,密密麻麻,叠在一起?!坝械牡胤秸?,现有的数字化设备进不去,采集不了,还需要开发专门设备?!?/p>

      而且,洞窟体量也太大。他们推测,如果把第6窟“摊开”,大概面积有400多平方米。根据此前的经验,中型洞窟第13窟采集的数据量达到了15TB。第6窟相当于3.5到4.5个15TB?!岸纯呤峭暾恼?,我们采集是分块的。那么怎么把这些分块数据整合起来,让大家用起来,也是很大的难题?!蹦ㄋ?。

      苏伯民也有同感。

      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,对敦煌的数字化?;?,主要是针对洞窟壁画。但要进行全方位无死角高精度的摄影采集,有很多限制条件。壁画本身就高低起伏不平,如果把它当作平面采集,就会出现形变、色彩失真等问题。数据校准、色彩校正、曲面不平和死角数据采集,都是采集中的难题。

      和云冈石窟一样,采集完了,要拼。

      “小到几平米,大到几百平米整幅壁画的采集,我们目前的手段还是采用一帧一帧的图片采集,采集完以后还要进行整幅图像拼接。我们现在的拼接效率还是比较低?!彼詹袼?,他们还需要更精准、更方便的软件工具。而数据的安全存储、调用,数字版权?;さ?,也都有待解决。

      下一站——把数据用起来

      宁波说,如果把数字化?;だ啾扔谛挛挪尚吹牟杀喙?,那么云冈包括全国的文物数字化,其实暂时只是做到了第一个层次——“采”。

      “接下来,‘编’和‘播’是未来工作的核心?!蹦ㄋ?。

      苏伯民也想着,如果壁画都有了高清的数字化资料,研究者就不必搭着梯子和脚手架进洞窟艰难地开展辨认和研究了。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,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,可以快速完成对壁画上文字的识读,图像风格的比较,甚至可以用机器学习的办法,对图像内容进行解读。

      “科学意义上的文物复原,数字化是最后的一个手段?!彼詹袼?,敦煌的壁画中,有的褪色了,有的脱落了,对它们复原,首先得对资料原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确认,知道原始材料和制作工艺?!氨热缬幸恍┍诨噬?,原来究竟什么颜色?敦煌历经了10个朝代,每个时代绘画使用的风格和材料包括技艺都有一些差别?!彼詹袼?,现在可以采用高光谱、多光谱技术,把一些肉眼完全看不清楚的壁画重现出来,再根据分析结果,推断出它原有的材料和色彩,然后根据考古图像解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,对缺失的部分进行一个符合逻辑的、学理上的推断。有了这些成果以后,再用数字化的手段对文物的色彩、形状、线条进行复原?!暗比?,中间还有很多需要细想的地方,还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?!?/p>

      云冈正在建设超算中心。这可以有效解决石窟三维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、高效计算和广泛应用问题。

      一边是从北魏就开凿的石窟,一边是计算机集群。古老与现代,就这样结合在一起。

      张焯说,高精度的数字化采集已经可以还原出洞窟现在的样子。但是,如何还原到北魏、辽金时期石窟的样子?如何呈现当年石窟的辉煌,让时光倒流?也许,机器学习、人工智能,能够帮助解决这些问题。高新技术,可以为古老文物施展一场关于时间的魔法。

    版权所有 ? 科智网 备案号:京ICP备19044848号-1 文章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网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QQ:1037495047
    快三赚钱